編者按: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發(fā)表的一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文章,風格鮮明、思想深邃、內(nèi)涵深刻,用歷史映照現(xiàn)實、遠觀未來,閃耀著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光芒。這些重要講話和文章中充滿魅力的語言,是習近平總書記執(zhí)政理念的真實寫照,也是他人格魅力的生動體現(xiàn)。央視網(wǎng)《天天學習》欄目推出“習語品讀”系列,以“新聞漫畫+文字品讀”的形式,帶您從不同維度感悟習近平總書記的語言魅力。
2月16日出版的《求是》雜志發(fā)表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文章《健全全面從嚴治黨體系》。文章指出,要完善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落實機制,及時發(fā)現(xiàn)和解決“攔路虎”、“中梗阻”、“斷頭路”等問題,確保黨中央政令暢通、令行禁止。
早在2020年6月29日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體學習時,總書記在強調(diào)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實問題時就曾用過相似比喻??倳浿赋觯爸醒牒蛧覚C關(guān)是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的‘最初一公里’,不能出現(xiàn)‘攔路虎’”“地方黨委是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的‘中間段’,不能出現(xiàn)‘中梗阻’”“基層黨組織是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不能出現(xiàn)‘斷頭路’”。
“攔路虎”原指攔路打劫的匪徒,如今常用來比喻阻礙前進的事物;“梗阻”原是醫(yī)學名詞,“中梗阻”被引申為中間阻塞、阻擋之意;“斷頭路”則指那些因為各種原因而未能完全貫通的道路。
總書記先以“最初一公里”“中間段”“最后一公里”三個比喻,分別點明中央和國家機關(guān)、地方黨委和基層黨組織在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中的職責分工;緊接著又連用“攔路虎”“中梗阻”“斷頭路”三個比喻,強調(diào)不折不扣貫徹黨中央大政方針和決策部署、確保全黨步調(diào)一致的重要性。
作為“大腦”和“中樞”,黨中央是黨的最高領(lǐng)導機構(gòu)和決策機構(gòu),負責制定黨的大政方針。正如總書記強調(diào):“在國家治理體系的大棋局中,黨中央是坐鎮(zhèn)中軍帳的‘帥’,車馬炮各展其長,一盤棋大局分明?!?/p>
距離黨中央最近的是中央和國家機關(guān),在黨和國家治理體系中處在特殊重要位置,不僅是踐行“兩個維護”的第一方陣,還具有重要的風向標作用。
如果走在隊伍前面的第一方陣步伐堅定、整齊劃一,后續(xù)隊伍就不會掉隊、變形;反之,則可能成為政令暢通的“攔路虎”。正如總書記所言,如果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在這里失之毫厘,到了基層就可能謬以千里。
地方黨委在黨的組織體系中處于承上啟下的關(guān)鍵位置,肩負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等重大責任。總書記曾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強調(diào):“黨的地方組織的根本任務(wù)是確保黨中央決策部署貫徹落實,有令即行、有禁即止。”
相反,如果地方黨委在貫徹黨中央的重大決策部署時打折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不作為、慢作為,甚至亂作為,就可能會讓黨的組織體系出現(xiàn)“中梗阻”,不利于各項事業(yè)推進。
甘肅省委原書記王三運就是典型案例之一。對于中央的決策部署、政策措施,他認為開過會就是貫徹,發(fā)文件就是執(zhí)行,編造一份總結(jié)報告就是落實。江蘇省南京市委原副書記、原市長季建業(yè)則在既沒有開市民聽證會討論,又不聽專家學者意見的情況下,就力推耗資達180億元的全城雨污分流工程,是一個亂作為的典型。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秉h的基層組織是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貫徹落實的堅實基礎(chǔ)。地基固則大廈堅,地基松則大廈傾。如果黨的基層組織在貫徹執(zhí)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時出現(xiàn)“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口是心非、陽奉陰違”等行為,就會讓黨中央的政令遭遇“斷頭路”,最終損害基層群眾利益。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diào)“一分部署,九分落實”“不折不扣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
從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diào)“健全總攬全局、協(xié)調(diào)各方的黨的領(lǐng)導制度體系,完善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落實機制”,到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guān)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決定》,進一步強調(diào)要“完善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落實機制,確保黨中央令行禁止”……我們黨不斷完善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落實機制,各級部門建立完善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的任務(wù)分工、督促檢查、情況通報、監(jiān)督問責等制度,確保黨中央政令暢通。
政通則人和,政通則國興。新時代以來,總書記多次強調(diào)要不折不扣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否則再好的目標、再好的藍圖也只是鏡中花、水中月。而崇尚實干、狠抓落實的關(guān)鍵正在于處理好“最初一公里”“中間段”和“最后一公里”的關(guān)系。只有掃清“攔路虎”、破除“中梗阻”、打通“斷頭路”,才能真正讓政令落地生根、造福人民。